栏目列表
   信息搜索
关键字:
范  围:  
  信息速递
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区在希望中崛起
发布时间:2011/4/21 17:30:32

  山东潍坊滨海开发区,计划用3年时间建起环渤海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。

  然而,贫瘠的盐碱荒滩能否承载多达50所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?如何满足数万甚至数十万学生的生活需求?开发区能否消化院校的集聚效应?

  带着这些问题,本报记者日前走进了正在建设中的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区。

  【一问】 50所院校占地50平方公里,是不是好大喜功

  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,地处渤海莱州湾南畔,原先是一片茫茫盐碱荒滩,1995年8月成立,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30家,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群,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,去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
  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区就坐落在开发区内。4月10日,记者在这里看到,空旷的荒滩上,新修的道路纵横交错,一座座新楼正拔地而起。

  “我们规划了50平方公里土地,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,采取成建制引进、合作办学以及建设分校区、实训基地或者培训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,引进50所各类院校和科研院所,建设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职教园区。”潍坊市委常委、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苏立科说。

  以“希望城”的理念规划建设的科教创新区,一期占地12平方公里,现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。共有23所院校签约,眼下已有10所院校开工建设。今年秋季,新创办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将在此开学,成为该区首家新生入驻启用的院校。

  这么短时间内,建设这么大规模的职教园区,会不会是好大喜功?“滨海开发区过去是不毛之地,人口稀少。按照整体规划,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47.5万人。如何迅速聚集人气?办教育是最佳捷径;滨海开发区的产业发展,迫切需要大批技术工人。这是我们创办科教创新区的主要出发点。”苏立科说。

  苏立科透露,经过实地考察,教育部决定与山东省在此共建“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”,山东省也要在此建“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心”。

  潍坊职业学院是潍坊市最大的高职院校,已决定到此建校。“学院有海洋化工、对外经贸、机电汽车等69个专业,可以与企业实现良好对接。”潍坊职业学院滨海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谭明说。

  地价优惠也吸引了不少院校来此办学。2009年,滨海开发区规划发展科教园区,山东海事学院第一个报名签约。“开发区原为废旧盐田,属工业用地。所以,滨海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手续简单,且地价便宜,仅为潍坊城区的1/10。”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院长刘永刚说。

  对于那些有心进驻但缺少资金的学校,苏立科说,可采取“融资租赁”的模式,即学校出资10%,政府投融资公司出资25%,投资方出资65%。几年后,学校用盈利偿还政府和投资方的本息后,可完全获得产权。

  【二问】 3年进驻大量学生,配套设施能否跟上

  明年春季,潍坊职业学院第一批4000多名学生就要入住新校区。然而让谭明担心的是,基础设施跟不上,学生的学习、生活将遇到很多困难。

  “举一个简单例子。仅潍坊职业学院和山东海事学院两家就将入住1万人。开发区的商业设施还不健全,很多学生只能到35公里外的潍坊市区购物、休闲。按公交车一辆乘坐50人计算,拉1万名学生需要200辆车。而从市区到滨海新城的公交车仅有一趟。”谭明表示,学校下一步迁来多少学生,还要看滨海新城建设的进度。

  与谭明一样,刘永刚也感受到了类似的压力。“学校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还没跟上,实验、实习和实训设备、网络设施、文化娱乐以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很难一步到位,学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。”

  对此,开发区科教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玉才回应说,开发区将陆续开通几趟公交车,同时将购买18辆绿色能源汽车,用于师生的公共交通。“从市区到滨海新城的轻轨已经立项,周边购物、活动等各种场所均有规划,正在加快建设步伐。”

  眼下科教创新区一期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已完成。“3年只是一个目标期限,是对大家的一种激励。”苏立科说,到2013年,开发区至少要建设完成配套基础设施,与高职院校签约完毕。一期23所院校进驻后,学生可达17.4万人。至于达到50万人的学生规模,还要更长一些时间。到签约学校达到40所时,开发区不一定再追求数量,而是考虑提高办学层次,培养职业类本科生、研究生。

  【三问】 开发区里建高职园区,会不会重蹈“大学城”老路

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国内掀起建设“大学城”的风潮。对此,业内人士有褒有贬。支持者认为,这是一种新城镇或集聚区建设的新模式,有利于对各种教育、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;反对者认为,高校文化底蕴需要长期积淀和传承,建“大学城”是一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思维,是急功近利、好大喜功之举,成功的少、失败的多。

  张玉才认为,滨海科教创新区与“大学城”有几点不同:一是集中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;二是整体规划,产学研有效结合。科教创新区一期除了23所院校外,还有研发中心、创业园区,实现了空间开放化、资源共享化、建设弹性化、后勤社会化、环境生态化、管理整体化。

  “学校进驻开发区,最大的好处是便于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。”谭明说,潍坊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,可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。学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可以先在企业试验。企业工程师可以到学校任教。学生也可以半工半读,实现订单式培养。

  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世林说,“2008年创办初期,我们的员工须送到浙江去培训,成本很大。有了职业院校,学生到企业实习培训,在招聘中可优先录用。”

  科教园区未来将达到50万人的规模。这么庞大的毕业生队伍,将来如何消化,能否实现充分就业?苏立科说:“我们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企业一线的产业工人。随着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、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,将来需要大量有知识、有技能的蓝领工人。滨海开发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、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‘三区叠加’的优势区域,迫切需要大量的现代产业工人。”

  开发区政治工作部劳动保障科科长吕俊卿提供了一组数据:开发区现有产业工人1.8万人,加上技术人员、管理人员,共有职工3.2万人。未来五年,还需要一二十万名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。

  刘永刚也表示,现在海员的新老交替较快,加上我国海运事业不断发展壮大,船员、轮机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。
 
来源:人民日报
 

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| 网站首页 | 本系简介 | 师资力量 | 专业设置 |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