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0万201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难题。昨天,本报以《“用工荒”,荒的不是大学生》为题,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。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?昨天,扬州一线用人单位从各自角度作了分析。 企业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 “2010年,通过校园招聘,我们只招收了7名本科生、22名专科生。”昨天,易倍得(扬州)电子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吕志芳介绍,主要面向中职与技校学生的现场操作工人,去年就招收了73名。 “每年招聘技校学生与大学本科生比例大概10:1.”格力电器(合肥)有限公司每年都在扬州设场招聘,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。 采访中记者发现,对于目前吸纳人员就业最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而言,面向管理岗位招聘的大学生数量很有限。“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,制造业企业的根基是生产一线,管理者毕竟是少数,多数还是一线的工人。”昨天,一位扬州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记者。 “我们的专业要求很明确,工程技术与机械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。”吕志芳说。记者了解到,即使是面向管理岗位招收的大学生,绝大多数都是理工科学生,生产型企业对文科生的需求很少。 大学生多了,当然门槛要高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,2011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60万人的峰值,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50万,在扬高校毕业生2.4万余人,扬州生源高校毕业生近3万人。再加上之前几年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生,就业压力巨大。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,用人单位选择空间和挑选余地就很大。因此,单位门槛越来越高,选择眼光越来越挑剔也就不足为奇了。 “我们招聘的大学生,只面向985与211工程的高校,其他层次的学校学生我们不考虑。”昨天,一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明确表示。 在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看来,名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确实远远高于普通高校。“实事求是说,扬州本地的高校我们看不上。”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说。 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高校不断扩招,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,僧多粥少,企业门槛提高就在情理之中了。 “本科生的稳定性整体很好,离职的比例在我们可承受范围之内。”格力电器(合肥)有限公司、易倍得(扬州)电子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如是表示,正是因为知道工作来之不易,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珍惜就业机会的。 部分大学生能力有所欠缺 不过,在企业看来,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的缺陷。 “我们每年都在北理工、上海海事、哈工大等名校招聘,确实也发现一些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,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。”昨天,吕志芳告诉记者。 易倍得(扬州)电子电力有限公司在将大学毕业生作为储备干部培养的过程中,一开始都要在生产一线,熟悉整个生产线流程,通常这个实习期为6个月。然而,一部分学生无法承受这6个月的磨炼,选择了放弃。“上了这么多年大学,竟然要到生产一线工作?无法承受。”吕志芳分析这部分人的心态。 “一些大学生个人独立性不足,眼高手低。”昨天,扬州嘉和散热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杭经理告诉记者,在大学生入厂期间,一些大学生对吃、住条件不满意,心态浮躁,不踏实的现象不少。 “进10个大学生,可能有3个呆不了一年。”吕志芳表示。 (记者 刘冠霖) 企业建言 大学生须加强就业能力培训 “大学最后一年,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就业教育,无论是心理还是实际工作能力。”昨天,格力电器(合肥)有限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姚文娟建议,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相关课程,或毕业生自己加强实习、见习。 而高校毕业生对自己作清醒判断,也是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给予毕业生最大的忠告。“企业都是欣赏脚踏实地的人,毕业生的薪筹待遇与前景发展,主要是由毕业生自己的表现决定的。不要在求职时,对薪筹待遇盲目要求过高,企业都不知道你的表现,怎么给你承诺?”姚文娟说。 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则认为,缓解大学生就业难,新形势下,“校企合作”应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。应构建政府、企业、高校立体合作平台,合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。 他指出,应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,入学第一年开始参与实习;建立“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”;合办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”。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与企业的就业联系。 记者了解到,相比大学生,中职、技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就做得好得多。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等学校,都开设了校企合作班,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方面做了很多。 |
来源:扬州晚报 |